某种程度上,《复仇者之死》要好于《周处除三害》。
黑警、苍井空、边缘人士、以暴制暴、一黑到底、未成年人群体鲨人事件。
任何一个元素放在内地都堪称炸裂,绝对能够引爆舆论,黄精甫导演,麦浚龙编剧,二者联袂贡献了一出cult盛宴。
麦浚龙是底层打工人,苍井空是智力低下人士,两人互有好感。
某天,苍井空的外婆去世,她被社工强行接走,麦浚龙得知后把她带出来,回她自己的家,可由于她家房门被警方封住,只得暂住在隔壁邻居玲姐家。
玲姐是风尘女子,外出做生意,留下麦浚龙和苍井空两人,苍井空在洗澡,麦浚龙下楼给她做包子。
一醉汉深夜寻欢,走进玲姐家,以为苍井空是新货色,直接扑倒,麦浚龙赶来将其打伤并报警,但来到警局才得知醉汉是差佬杜哥。
杜哥为泄愤,在警局上了苍井空,打了麦浚龙,还告知其他人苍井空是章台女,他们兴奋不已,轮番上阵,怎料社工发来传真,原来苍井空不是他们想的那种人。
众人皆知犯了大错,为保前程与工作,威胁苍井空。
又给麦浚龙罗织了一些罪名,麦浚龙含冤入狱,出狱后找他们一一复仇,双方你来我往。
苍井空香消玉殒,差人们全都丧命,麦浚龙大仇得报,待他准备转身离开,教堂里的小孩一拥而上,将他毙命当场。
故事很敢拍,结尾很大胆,看得很揪心,全员死亡也很刺激。
但影片的缺点也很明显,黄精甫一如往常,做不了深刻,只能玩简单,人物太扁平,分析太片面,致使主题难深入,想整深度却沦为符号。
社会、制度、角色都浅尝辄止,为了暴力而暴力,《复仇者之死》在这样的框架里成了单线条的犯罪片。
虽风格晦暗、阴郁、悲观且嫉世愤俗,有黑色电影的特点,但缺少人性异化、道德腐化、法制崩坏、心理状态的深究,让影片只有视觉冲击,没有思想聚焦。
如麦浚龙、苍井空的苦难仅是一场意外导致,至于意外为什么发生的笔墨甚少,而后的复仇更是只为犯罪服务,clut属性是足了,可更进一步的路也被堵死了。
《复仇者之死》不该是简单的犯罪片,应该是像《唐人街》那样的黑色电影。
重点放在“为什么”上,而非平铺直叙的推进故事,到了来个反转反思,看似升华了,实则一般般。
既然都暴力血腥了,可见对票房的渴求也么那么大,既然都不奢望了,为什么不加深一下剧本,做成分析题。
如此一来,内容能更具体,更震撼人心,不像现在,消费苦难,空有呐喊却落不了地,像空中花园,华而不实。
结尾的超现实更是败笔,还不如将画面停在麦浚龙睁眼看向观众那一刻。
以打破第四面墙的方式复刻《杀人回忆》的最后一幕,让观众参与进来,一同寻找答案。
麦浚龙和苍井空的悲剧到底是谁造成的?片中的恶警是真正的凶手吗?麦浚龙真的是死于那群小孩吗?如今画蛇添足的做法使电影失去了这些思考,变成了纯爱物语。
杜琪峰的《神探》也是讲黑警,但有粗有细。
能够借助神探的怪异,鬼的具象让观众看到傲慢、嫉妒、暴怒、懒惰、贪婪、暴食和色欲等七宗罪。
同时也能分析人性懦弱、胆怯、自私、虚伪等弱点,结尾还能有换枪疑云的神来之笔,这些东西,黄精甫只懂蜻蜓点水。
画了冰山,却只会带观众看一角,无法窥见海底的庞然大物,正如他的叙事,打乱时间线,分成章节式,却做不到银河映像的无法想象。
有黑狠,有突然,但没宿命,没绝望。
不像《暗花》中的梁朝伟,他的悲剧与无奈避无可避,可《复仇者之死》中麦浚龙和苍井空的遭遇是可以避免的。
这就让故事逻辑出现了漏洞,文本的算计感强烈,不够自然流畅,一切都是按照既定流程走,所谓的鬼斧神工,都是人工干扰,能夸的也就剩大尺度了。
从片中可见,黄精甫想做好,可碍于能力有限又做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,脑子里有想法,实施时相差较大。
这就是黄精甫,比上不足比下有余,是个合格的导演,但也没那么好,就像《周处除三害》一样,不是烂片,可也成不了经典。
毕竟《周处除三害》太像《复仇者之死》的变异剧本,爽一爽,过过瘾的爽片罢了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责任编辑: